了解湾区展抱负 须由中学做起

《星岛日报》10月28日发表题为“了解湾区展抱负 须由中学做起”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生涯规划教育研讨会上,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给本港亮丽的就业前景。当局须和学校及企业合作,从中学阶段就扩阔学生的就业视野,不限于在香港发展。

政府在中学阶段推行生涯规划教育,由专职老师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长和志趣,从而勾画出适合学生的选科和进修发展途径。除了掌握学生的志趣和能力之外,教师亦须了解市场大环境,才能够协助学生捉摸职场上有哪些行业工种能够让自己发挥所长,哪些职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中学生距离踏足职场往往有几年时间,负责生涯规划的教师,不止要掌握当下就业市场的状况,还要了解几年后的趋势。张建宗当日在研讨会上就举出一些例子,除了创新科技和创意产业,还有西九文化区、机场第三条跑道和航天城的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优势互补。

生涯规划 邀企业合作

对中学生来说,一些基建工程为他们带来的就业机会,不限于建筑工种,还有工程完成后带来的就业环境,例如三跑以及航天城,结合港珠澳大桥,预计会带来庞大航空、物流、运输、旅游、酒店、零售、消费商机和人力需求。西九文化区不止为表演艺术和创意工业带来机遇,也有促进旅业的作用。

至于粤港澳大湾区,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的落成,大量缩减区内交通时间,浓缩成一小时生活圈,过关亦甚为方便,港人到区内城市工作,可以每天早上由香港出发上班,放工后回家吃晚饭。

至于大湾区带来的工作机遇,港人早已熟悉本港大学毕业生北上深圳创立无人机公司执世界牛耳的神话,除了创新科技行业,区内还有其他适合港人的就业机会待大家发掘和利用。最了解这些机会的,莫如在当地营运的企业,当局宜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协助教师了解情况,以便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适切的信息和分析。

现时一些企业已经与学校合作,在本港推行生涯规划教育,例如安排学生参观,做“影子”工作人员,提供实习机会。日后可以把这类合作扩展到大湾区内其他城市,让学生透过亲身接触和体验,了解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亲身体验 免偏听成见

现时部分年轻人抗拒到内地就业,有些是因为道听途说,对内地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另外有些是觉得在内地生活,无论是银行开户还是实名购票,都遭遇种种不便;还有些是担心在内地长居要按照内地法律交税,尤其是元旦后有关入息税征收范围将涵盖个人的全球收入。

比起内地其他城市,大湾区城市不仅在地理,还在语言和生活文化上较为接近香港,中央亦已公布了减少港人在内地生活不便的政策,已经有银行提供大湾区跨境金融服务,令港人在跨境理财和移动支付方面应付自如,还有手机服务商推出大湾区服务计划,实行粤港澳三地数据共享,变相取消漫游费。纳税方面,国家税务总局亦计划只要五年内曾离开内地三十天,就免堕入内地入息税网。

向中学生提供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交流的机会,可以协助他们了解北上发展的种种机遇,并且透过亲身体验来决定自己是否适合。当局亦宜创造更多令年轻一代视大湾区为家的环境条件,包括回应网络世代对信息流通的要求。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蛋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